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大满贯_老品牌值得信赖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抗美援朝时期,师长白善烨提出了一个要求,让所有美军军官面面相觑:韩军第 1 师刚攻占云山不到三天,师长白善烨为何突然以 “换防” 为由,连夜率部撤出阵地?
更诡异的是,他甚至没等美军完全接防,就带着部队消失在夜色中。
直到后来,被俘的志愿军战士无意中说出 “我们师长是王家善”,才露出一丝线索。
不过美军更奇怪了,一个普通的名字而已,为何能让这位后来获得上将军衔的韩国名将如此失态?
学生不想和老师打仗
1939 年的奉天,伪满军官学校的操场上,18 岁的白善烨第一次见到了王家善。
那时的王家善穿着笔挺的伪满军制服,胸前挂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徽章,站在队列前讲解战术动作。
这个出生于黑龙江巴彦县的中国教官,眼神里没有其他日籍教官的倨傲,反而带着一种淡淡的温和。
对白善烨而言,这种温和实在是太难得了,作为流亡到东北的朝鲜青年,他早已习惯了被当作 “二等公民”,而王家善是第一个主动问他 “家乡是否安好” 的长官。
那时的白善烨还不知道,王家善的身份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这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,实则是潜伏在伪满的地下党,肩负着 “潜伏待机、策反伪军” 的秘密任务。
在课堂上,王家善讲解日军战术时总会 “不经意” 地指出破绽,分析日军的战术如何纰漏,这些话,白善烨起初只当是普通的战术分析,直到多年后在朝鲜战场听到志愿军的穿插战术,才猛然醒悟其中深意。
两人的交集在 1941 年达到顶峰。
当时白善烨因中文不熟练,战术考核屡屡不及格,按校规要被体罚,王家善却主动提出 “课后辅导”。
在深夜的值班室里,王家善用沙盘为他演示攻防战术,还把自己的《步兵操典》借给白善烨,扉页上写着 “兵者,诡道也,心正则力达”。
不过,天下无不散之筵席,再好的关系也是会分开的,1944 年,白善烨被调往间岛特设队(今吉林延边),负责清剿东北抗联。
临行前,他向王家善辞行,对方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战场相遇,各为其主,但别忘了为何从军。”
那时的他不懂,王家善说的是什么意思,后来他才明白,王家善此时已组建 “真勇社” 抗日组织,而白善烨为日本兵效力,就是他的 “敌人”。
后来,1945 年日本投降后,王家善率部起义,加入解放军。
白善烨逃回朝鲜半岛,加入南韩军队,两人都以为,过往的交集会像战场硝烟一样散去。
却没料到命运会在五年后的朝鲜战场,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,再让两人重逢。
一场未开打的较量
1950 年 10 月的朝鲜半岛,白善烨正站在人生的巅峰,他率领的韩军第 1 师作为 “联合国军” 先锋,一路向北推进,先头部队已抵近鸭绿江。
美军指挥官在庆功会上称赞他 “是韩国军队的骄傲”,甚至将云山防务交由韩 1 师单独负责,这在美军主导的联军中,是前所未有的信任。
转折发生在 10 月 30 日的傍晚,一名志愿军侦察兵因迷路闯入韩军阵地被俘,审讯时,这个来自广东的年轻人脱口而出:“我们是 50 军 150 师的,师长王家善,专门打硬仗!”
当听到志愿军说出的 “王家善” 三个字时,白善烨手中的钢笔 “啪” 地掉在地图上。
他立刻要求单独审问战俘,确认 150 师的编制、装备,甚至王家善的战术偏好。
战俘的回答肯定了他的猜测:“我们师长最擅长夜袭,说要像‘掏心’一样打乱敌人部署。”
这句话精准戳中了白善烨的记忆,1940 年伪满军校的夜间演习中,王家善曾带着他模拟作战,用 “声东击西” 战术突破白善烨的防线,当时对战术的评价就是 “像掏心一样精准”。
更让他不安的是,50 军在王家善的调教下,早已不是当年的 “杂牌军”,1949 年解放云南时,正是这支部队创造了 “三日破三城” 的战绩。
为了防止和曾经的老师对上,白善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,提出 “与美军换防” 的请求,理由是 “韩军需休整补充”。
那奇怪的要求让美军调侃他是不是怕了中国人,白善烨也没有辩解,只是反复强调 “王家善的部队不好对付”。
僵持到凌晨三点,美军终于同意让美骑 1 师第 8 团接防,条件是韩 1 师作为预备队待命。
白善烨答应了,不过他根本没等接防完成,就下令全师向后方撤退 20 公里,这种近乎 “溃逃” 的举动,让美军将领百思不解,只是奇怪为什么韩军对中国将领的恐惧,远超美国人的想象。
可等仗打起来的时候,美军就明白了,云山战役打响,志愿军 39 军如潮水般扑向美军阵地,战术风格与白善烨记忆中王家善的指挥如出一辙。
先以小股部队袭扰,打乱部署;再集中兵力分割包围,夜间穿插时吹着冲锋号,让美军在心理上彻底崩溃。
后来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幸存者回忆,中国士兵像从地下冒出来的,他们的战术灵活得可怕,仿佛知道美军的每一步行动。
此役,美军伤亡 1800 余人,这支部队自成立以来从未吃过如此惨败。
而此时的白善烨,正率部驻扎在后方小镇,当参谋向他汇报战况时,他也只是沉默,结果在他预料之内。
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这场胜利的关键,不仅是战术的胜利,更是心理的碾压,王家善太了解敌人的弱点,就像当年在军校时,总能一眼看穿他的战术漏洞一样。
这场未开打的较量,最终成了两人命运的分水岭。
王家善在朝鲜战场指挥 150 师参加汉江阻击战,打出了 “日均击退美军七次进攻” 的战绩。
1951 年回国后,他因为转到地方工作,虽然未获军衔,却在辽宁政协岗位上,调解朝鲜族渔民纠纷,被称为 “王青天”。
白善烨则在 1951 年,晋升韩国陆军上将。
参考资料:
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:让美军挡子弹自己跑路的韩国“名将”白善烨,原创2020-07-14 08:48·,观察者网
Powered by 大满贯_老品牌值得信赖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